蘇銀成 于 航 王慶厚
2013年06月09日08:13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人民日報
高溫55攝氏度,打不垮鋼鐵意志
洗過蒸汽浴的人可能有這樣的感覺,當蒸汽室霧氣彌漫,溫度超過50攝氏度時,一個健康人在里面堅持超過5分鐘就會覺得胸悶氣短,不得不出來透透氣。
對此,副機電長孟兆旭至今仍記憶猶新。
當時,正值某艇執(zhí)行任務。航行中,該艇先后完成多項試驗任務,驗證了十幾項技術指標。
正當喜悅的氣息遍布全艇的時候,某管路突然發(fā)生了故障,熾熱的蒸汽充滿了整個艙室。
“大家不要慌,都讓開!”霧氣中,剛剛當上副機電長的孟兆旭推開面前的年輕人,不顧一切地摸索到主機操縱臺。
憑著冷靜的心態(tài)、無畏的勇氣、精準的操作,消除了隱患。然而,他卻因長時間吸入大量蒸汽而暈倒在戰(zhàn)位上,等他醒來,戰(zhàn)友們告訴他,他暈倒時,主機操縱臺的溫度已高達55攝氏度。
說到舍生忘死,“深海鐵漢”李洪海也算一個。
那一次,某艇正準備進行一項重要試驗。起航前3天,時任機電長的李洪海病倒了。李洪海拉著試驗指揮部領導的手,反復懇求:“試驗日期不能改。∥乙欢軈⒓釉囼,請領導放心!”李洪海還是被送進了醫(yī)院。
一聽住院,李洪海急了:“我不能住院,不能住院啊!”他向醫(yī)生解釋,又向指揮部首長求情:“請相信我的毅力,我是一個戰(zhàn)位指揮員,就是倒我也要倒在艇上!”
首長們被他的誠心感動了!
出海的時間到了,兩個戰(zhàn)友架著李洪海一步一步地向潛艇走去……
“嘎,嘎!”熟悉的戰(zhàn)斗警報驟然響起,“全體艇員,各就各位!”聽到口令,李洪海不顧一切地直奔戰(zhàn)位,他左手扶著椅子,右手拿著報話機,準確地下達著一道道命令……
“試驗成功了!現(xiàn)在轉(zhuǎn)入正常航行!”當廣播里傳出這振奮人心的消息時,李洪海再也支撐不住身體,一下暈倒在了身后的桌子上。他就是用這種玩命加科學的精神,推開了一個個攔路虎。如今,由他編寫的《潛艇機電長手冊》,成了年輕機電兵的“掌中寶”。
如此年輕,緣何榮譽滿身
二等功臣苑廣成,有一手絕活。
某故障的檢測和定位,在國內(nèi)乃至世界一直是個難題,尤其在潛艇中,有限的空間里千絲萬縷的線路千頭萬緒,使這一難題更讓人望而卻步?稍窂V成卻下定決心:“我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!”
沒有現(xiàn)成的攻關團隊,更沒有現(xiàn)成的信息資料,這是一段孤獨艱辛的旅程。苑廣成從民用技術、陸上技術開始,結(jié)合20多年的艇電、岸電經(jīng)驗,上千次地在各種惡劣環(huán)境里實驗、調(diào)試。
白手起家的他,不等不靠,一路攻堅克難,有時為解決一個課題,他連續(xù)10天不離機艙,雙眼熬得通紅。
終于,苑廣成研制出了某故障檢測設備,一舉打破了該領域的技術封鎖。
某監(jiān)測室主任吳水海不怕摔跟頭。10多年來,他帶領骨干隊伍采集了機械、溫度、油液等方面的各種物理化學信息,光存儲信息用的設備就裝了滿滿兩大柜子。
在大量數(shù)據(jù)分析的基礎上,吳水海和他的團隊不僅完善了檢測、振動監(jiān)測的標準規(guī)范,還制定了部分機械、設備運行管理的技術方案。
今年41歲的吳水海已立過1次二等功、2次三等功,現(xiàn)享受軍隊優(yōu)秀技術人才崗位津貼。
2011年初,某艇員隊機電長吳占杰,帶著包括1名博士、2名碩士在內(nèi)的10名技術骨干,踏上了“科研之路”。多次到相關技術專家面前和科研院所“軟磨硬泡”,尋求技術支持和援助。
他們克服了軟件應用、資料收集、讀圖建模、動態(tài)鏈接、配音剪輯等諸多技術難題。歷時8個月,研制出某型模擬訓練平臺,大大縮短了人與裝備的磨合周期。
“不要問我在哪里,問我也不會告訴你。我們是中國海軍潛艇兵,航行在無邊的海洋里……”
這首《潛艇兵之歌》唱出了他們的誓言和自信,唱出了他們的使命和擔當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3年06月09日 06 版)
上一頁 |
相關專題 |
· 熱點·視點·觀點 |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微平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