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干部是為教授搬板凳的”
多名教授爭聘一個副處長的現(xiàn)象,在高校中多有所聞。究其原因,在于當了“官”就可以掌握很多資源的分配權,如課題項目申報、職稱評審、經費分配等。為弱化官本位,除了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外,臨沂大學在此次改革中力推“教授治學”,讓教授成為學術資源“主宰”。
“有人說,大學是最不需要‘官’的地方,我很贊同。我們所有的干部都是為教授搬板凳的,不是指揮教授搬板凳的!倍▲P云認為,“教授治學”必須放權強院,我們給二級學院、科研院所一個很大的權力,決策權、發(fā)展權、財產權、人事權、資產權這五權都放下去了。同時在各個學院建立教授委員會,學院院長一般不能兼任教授委員會負責人,包括申報課題項目、教授評價、評選名師等,都必須通過教授委員會來決策。機關干部要報課題、評教授,也必須回到相關的教授委員會進行評審,指標不下到機關里,都下到學院,有效堵塞了行政干擾學術的路徑。
不當院長當教授,會不會擔心原來掌握的資源沒了?對此,于興修十分灑脫且自信。他認為,現(xiàn)在是項目個人負責制,要申報項目得有實力,得眼睛向外,只盯著校內那點資源不可能有大的發(fā)展。在學術上自己可以說有這個實力,不需要借助行政力量。
在大學里一個普通教授能有多大“權力”?“雖然我是一名普通教授,但我能當(學院)書記、院長的家。”剛被評為臨沂大學“杰出青年”的外語學院教授王曉軍今年才35歲,卻統(tǒng)領著整個外語學院69名教師團隊,從教學到科研,他“權力”很大,身份卻只是學術帶頭人,沒有任何行政職務,行政方面的會議一概不參加。
記者了解到,王曉軍今年博士畢業(yè)后曾有高校出到100萬挖他,只因看到在臨沂大學更能施展才能,他毅然回到母校。從7月到現(xiàn)在他帶領團隊一次性拿下6個省部級課題,打破臨大外院這一級別課題的空白,同時拿下了“山東省省級大學英語教學團隊”這個牌子。他認為,所謂“學本位”,其實是學術帶頭人本位,學校這一創(chuàng)新之舉,既讓學術帶頭人避免陷入繁瑣的行政事務,又發(fā)揮他們的專長,這才是真正的“教授治學”。
“‘教授治學’是學術獨立的集中體現(xiàn)!蓖鯌c德認為,學術研究應該從行政束縛中解放出來,讓教授成為學術資源的主宰者,讓學術服從于權威而不是權力,這才是大學應遵循的治理之道。
怎樣理解“去行政化”
毋庸諱言,當前高校的確存在過度行政化現(xiàn)象,很多高校內部往往以行政為中心,校長、處長幾乎掌握了學校的所有學術與公共資源,教授爭當處長蔚然成風。對此,社會上有兩種不同的聲音,一種聲音是認為高校應將堅決“去行政化”;另外也有一種聲音,認為在現(xiàn)階段,出于爭取外部利益的考慮,高校還不宜完全取消行政級別。
“我是堅決反對官本位,強調學本位!倍▲P云認為,高校去行政化應該包括兩個層面,一個是在外部,政府不要把大學當成一個行政機關來進行管理,要給高校更多的辦學自主權;第二是在大學內部不要用行政化的模式來管理教學科研。這兩個層次應當分清楚,不應該把去行政化單純理解為去掉行政級別,“外部的事高校說了不算!
省委高校工委書記、省教育廳廳長齊濤2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高校行政化有三個表現(xiàn),一是用行政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去管理學術;二是“用官員來管理學術”;三是官學不分。他強調說,“針對這三個問題,其實我們一直著手在做,臨沂大學是一個延續(xù)!彼瑫r指出:“高校去行政化并不是無行政化。”就學校管理而言,在高校里,其管理應該是“教授治學,教育家治!,這樣才能使大學這架龐大的“機器”得以有序有效運轉。
“去行政化是高校改革的大勢所趨”,王慶德認為,2011年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《關于分類推進事業(yè)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》中明確規(guī)定,高校定位屬于公益服務類事業(yè)單位。高校改革的重點之一是“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為核心”,唯有合理分流管理崗位人員,激發(fā)教研人員活力,才能使高校改革真正到位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,臨沂大學的這次改革順應改革方向,領風氣之先,為高校改革提供了樣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