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忠友
當前有一種現象,一些剛出校門考入行政事業(yè)單位的年輕干部,在基層工作的時候,人在基層,心不在基層。有的心態(tài)浮躁,過渡思想、鍍金思想比較嚴重,時常尋思著“人往高處走”;有的心態(tài)消極,認為單位不大,每年都有新進年輕干部,自身競爭優(yōu)勢不明顯,上升渠道狹窄,心存暮氣,工作平平過,業(yè)余時間用一些吃吃喝喝、小娛小樂來打發(fā)日子。
顯然,這兩種狀態(tài),都有悖于組織培養(yǎng)年輕干部的初衷,有悖于為基層工作帶來活力動力的需要。國家通過招考選調生、公務員、村官大學生到基層工作,一方面緩解干部隊伍建設青黃不接的問題,另一方面有利于改變基層知識、技術、活力比較落后的現狀,更為重要的是,通過基層這個平臺,可以培養(yǎng)鍛煉一大批年輕干部,促進青年干部的脫穎而出。
俗話說,基礎不牢,地動山搖。試想,一個對基層情況只知皮毛,或者對基層情況根本就不了解的人,將來如何能夠當好引領一方發(fā)展的領導干部,又如何能夠為適應和推動基層發(fā)展出思路、作決策。即使作出決策,要么是盲人摸象,片面孤立;要么就是頭撞南墻,根本行不通。
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,毛主席講,到農村去,農村是個廣闊天地,那里可以大有作為。基層是干部鍛煉的最好舞臺,那里草青地闊,是高墻大院所不能比的;那里有最基層的群眾,可聽到最基層的聲音;那里有最樸實的勞作,讓人親見汗水之后的付出收獲;那里也有冷暖善惡、矛盾沖突,讓人學會客觀分析,理性解決疑難雜癥的問題。
年輕干部進入此門,就要腳踏實地,既不浮躁,也不消極,心靜下來,神專下來,做好吃苦的準備,挽起袖子好好地干一場。外部給了很好的平臺,內心要有強烈的錘煉意識。深知“烈火煉真金”,真的本領,是在艱苦中錘煉而成!岸毴,夏練三伏”,才能練成一身好武藝;孤憤之書,成就無數千古芳名。
“板凳要坐十年冷,文章不寫一句空”。學會坐“冷板凳”,就是去浮就實,苦煉真功,埋頭干事。相信組織和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。偶有泥沙埋住金子的時候,至少會做到問心無愧。